本院讯(通讯员张振兴)2014年12月6日,在院长罗康隆教授的召集与主持下,包括本院杨庭硕、瞿州莲、彭永庆、袁理、吕永锋等,以及体育学院李兴平、音乐舞蹈学院陈立琼、法学与管理学院吴晓美等共10余位老师,一起围坐火塘,举行了一场题为“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书写”的“火塘会”(由于学校停电)形式的沙龙,可谓别开生面,意义非凡。
在罗康隆院长的主持下,本次教师沙龙主要围绕“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的规范与创新两个方面展开。针对当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研究表面似乎一片繁盛,而实际存在诸多困境与迷茫的现实情况下,罗院长首先提出了“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书写”的规范与创新的解决路径,他认为现已过世的云南大学王筑生教授,在1997年时就已提出的“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安身立命的前提与基础的理念,这是解决当前我们遇到诸多问题最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在此思路下,罗院长提出了本院研究进行突破的具体思路,那就是着重以“人、文、地、产、景、史、神”七字为主要内容的村寨田野调查实践以及建立“生态:生计与生命”(“三生”)为理论范式的创新思路。将这二者作为本院下一步发展发展方向与目标。就此一提议,在座的各位老师都积极响应,纷纷从自己的研究实践与问题思考出发展开探讨。杨庭硕先生,从自己当年在云南大学求学期间跟随江应樑先生的学习经历与近40年的田野调查工作经验出发,对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书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种简单的回顾,提出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书写在很大程度上是应时代需要而进行的研究工作,也只有符合时代需要的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书写才能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围绕罗康隆院长与杨庭硕先生的发言,在座的各位老师纷纷从自己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讨论十分激烈。大家纷纷表示,本院民族学学科在学校的大力关切,罗院长与杨庭硕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目前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此时提出建立切实可行的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书写的规范可谓正当其时,可为学院与学科的下一步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力。此外,各位老师还对学院在田野点建设与学科发展积极献言献策。
讨论会从早上9点持续到下午4点,大家围坐于湘西冬天特有的炭火炉,一面品茗一面谈话,轻松自如,谈笑风生。最后,大家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当天的“火塘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