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杨庭硕经济人类学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吉首举行

时间:2014年05月17日 16:55

作者:

浏览: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胡言午 通讯员吴合显)我国著名经济人类学理论家,吉首大学终身教授杨庭硕在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相际经营原理”的理论模式,为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5月9日,吉首大学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举办了首届杨庭硕经济人类学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近20名专家学者出席。

与会专家和学者们认为,经济人类学把对人类本质实现的关怀和对人类发展方式的反思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通过对人类不同群体的相异性进行研究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含义和时代特征。因此,经济人类学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扩展延伸自己的研究领域,学习和接受新的理论解释和研究方法,从而实现对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超越和融合。

在研讨会上,美国阿拉斯加州立大学教授Alf Walle指出,杨庭硕教授提出的相际经营原理,在对西方经济人类学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以中国经济社会特别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具体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人类学理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发展经济学中以西方化为现代化的刻板模式,是中国经济人类学家对学科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云南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学院教授陈庆德指出,中国的经济人类学理论工作者,必须在学习和接受西方经济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我国工商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推动者田广在发言中表示,正是以杨著为代表的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得经济人类学能够比经济学更深入到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中,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史、各种具体的和现实的经济问题,以及对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贫穷、不平等和发展等问题进行广泛而细致的研究。

多位专家和学者在提交给研讨会的论文中认为,杨庭硕教授通过大量的田野实证和文献总结,正面回答了我国曾经以及正在面临的若干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具体包括影响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它们的历史和成因,它们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及其评估,怎样从非经济因素中找出促进生产发展的契合点,如何规避、克服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等。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罗康隆指出,杨庭硕教授在对国际和国内社会关于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进行归纳描述和分析之后提醒我们,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迫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对非经济制约因素做了系统的研究,才能为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民族找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出路。

印度尼赫鲁大学人类学终身教授Mahesh在提交给研讨会的论文中指出,相际经营原理理论模式从一个综合的角度,对人类的经济行为和区域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和分析。以文化为出发点,立足于文化的整体观、价值的相对观和结构功能观去认识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活动,是杨庭硕经济人类学学术思想的一个突出特色,代表着20世纪经济人类学理论建构的发展方向。

汕头大学特聘美国专家Dan Trotter在发言中详细阐述了他对中国经济人类学发展路径的理解和认识,指出以施政为导向的务实研究和以理论构建为目标的务虚研究,构成经济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两种特色鲜明的范式。而杨庭硕教授的相际经营原理则是这两种范式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经济人类学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典范模式。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和学者们认为,杨庭硕相际经营原理理论模式,是对国内外文化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经济学等前沿理论娴熟的把握、消化和吸收基础之上提炼而成的,该理论模式既超越了传统经济学从理性人的假设出发,对人类经济实践活动进行抽象思考的窠臼,又超越了传统人类学从动机与文化影响决定论出发,对人类经济活动进行比较的范式,在丰富学科理论的同时,更是将学科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为经济人类学的中国本土化发展增添了新的理论色彩。

 

 



上一篇:历史与文化学院2014届毕业生考研金榜 下一篇:第三届国际工商人类学大会在吉首大学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