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2013年吉首大学首届博士生与导师组交流见面会

时间:2013年09月23日 17:34

作者:

浏览:




 

2013年9月14日下午3点,吉首大学首届博士生与导师组交流见面会在历史与文化学院会议室进行。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康隆教授主持本次交流见面会。出席见面会的博士生导师还有龙先琼副校长、杨庭硕教授、易小明教授和李加兴教授。博导们就本博士项目培养方案提出了个人的想法。

罗康隆教授首先代表导师组恭喜吴合显、乔宇两位同学成为吉首大学首届博士生。罗康隆教授指出吉首大学首届博士生培养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确保这个博士项目符合地方、国家的特殊需求,需要全校上下围绕这两位博士生进行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不断积累经验。

随后龙先琼副校长对在座的教授作了一一介绍。龙先琼教授高兴地说博士点招生在吉首大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史无前例。吉首大学博士培养的经验、财富和成果将从本届开始。吉首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专业性强、势力雄厚。博士培养过程中要形成导师组,形成导师团队。

讲话中,龙先琼教授希望两位博士生认真了解5个方面:①本博士项目的性质、背景和要求;②培养规格、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以及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结合;③培养体系方面,以导师组为主,学生积极参与,在课程和实践应用上体现能力培养;④确定个人研究领域,生态领域朝那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罗康隆教授还就博士培养流程(目标与规格)做了补充说明。罗康隆教授提出博士培养的课程理论内容由导师组共同制定,博士生要积极参加课程学习和学术沙龙活动。学术沙龙和国内外学术活动有助于博士生学术能力的沉淀。培养过程中,博士生只有通过课程理论考试后才能进入社会活动阶段。博士生培养的社会活动任务有四个步骤:①田野调查,进行扶贫咨询和报告,由当地主管部门和百姓进行评价;②整理数据形成文字报告,由校外专家、领导来鉴定调查报告,作为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依据;③文字报告考核;④撰写论文,围绕多方面进行论文答辩。

易小明教授强调要辩证对待本学科博士培养的压力和难度:第一要认识到国家特殊人才需求培养和民族学学科之间的关系;第二要看到吉首大学对本学科博士培养的优势,要有资源信心。

杨庭硕教授希望两位博士生在学习中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认识博士学科培养的性质;二要意识学科学习的难点,要有思想准备,认真思考;三要明确本学科的目的指向。学生面临的挑战就是要与贫困人口面对面的接触,要与他们建立一个社会资源。杨庭硕教授认为以往人才培养失败往往是学生对工作对象的不了解,不能在田野上长住下去。博士生要到实践中去,提高思维,要真正了解当前国家贫困的真正原因,还要掌握跨学科知识,主动出击,要主动问问题,主动阅读导师的著作,了解其它学科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积极利用导师们的长处。

李加兴教授建议博士生要做好好个人就业意向,把握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结合,进行多学科知识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并勉励两位博士生要有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交流见面会在欢快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交流见面会增强了博士生与导师的相互了解,帮助博士生意识到学科培养的性质、责任和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明确了今后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本院通讯员:吴合显)



上一篇:历史与文化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教师出席第十七届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 下一篇:通知:学院于2013年9月22日举行“教授博士沙龙”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