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参加第三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
2013年9月23至30日,我院教师郗玉松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吴合显参加了中南民族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两位学员分别向研修班递交题目为《清代土家族墓碑文化研究——以田家洞地区为例》和《腊尔山区苗族巴代信仰的变迁》的论文。研修班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讨论、分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重点研讨人类学民族学的前沿理论和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学员上午集中授课,主要邀请了国内外5位知名人类学民族学学者围绕四个主题,即民族学人类学前沿理论与方法、当代西方社会学议题与理论、东西方文明传播与对话、影视人类学、新时期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为学员作专题学术讲座和前沿报告,并与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与互动。下午学员将围绕系列讲座和研究报告的主旨进行专题研讨,并就各自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展开分组讨论。学术考察主要是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考察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9月24日上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做了“人类学田野调研与理论转换”专题讲座。庄教授首先关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问题,中国人类学要实现多元化发展、跨学科发展以及跨学科培养。其次,庄教授认为要有学术悟性,在田野调查中将理论悟性发展出来,开创新思路、发展新思路,实现创新主义,学会学习别人的思想在另外一个领域应用创新起来,学会把别人的理论转化到另外一个领域,实现领域与领域的对接。最后,庄教授播放了民族志影视片《虎日》。该影视片体现民族传统信仰力量解决现实问题或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虎日》记录了彝族人用传统信仰帮当地人戒毒。戒毒成功率达到80%以上,远远超过医生采用的现代科学方法。
9月25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宋林飞教授讲授当代西方社会学议题与理论。宋教授首先解释了当代西方社会学存在的三个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评判主义;其次,宋教授提到当代西方社会有两个主题:社会秩序或社会稳定、社会变迁或社会发展;最后,宋教授逐一介绍当代西方社会学8大理论:后现代议题、全球化议题、信息社会议题、消费社会议题、风险社会议题、环境友好型社会议题、社会管理议题以及好社会议题。
9月26日上午,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人类学系宋志方博士诠释中国与西方的婚姻、家庭和亲属文化表现。宋博士从摩根的《原始社会》提到的亲属术语开始系统梳理了西方亲属研究的学者和著作,继而结合个人的影视材料等比较研究中国亲属、婚姻与家庭的变迁。
9月27日上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人类学系Steven Rousso Schindler博士讲授了“当代影视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理论与方法”。Schindler博士首先介绍美国民族志影视制作的不同风格;其次,Schindler博士播放了两部美国民族志影视片:一部是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Margret Mead和她的丈夫制作的“Trans Bali”;另外一部是由John Michael制作的“U.S.A. Ethnographic Filmmaking”。
9月28日上午,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雷振扬教授讲述了新时期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雷教授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民族研究与政策的影响;二、新时期民族问题的新表现;三、我国民族政策的挑战;四、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9月28日,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正司级)、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秘书长黄忠彩在研修班结业仪式中做了总结讲话。黄司长谈了本次研修班的收获与特点:一、本届研修班授课教师专业性强、造诣深厚、授课精彩;二、本届研修班学员递交论文质量高、讨论激烈、有新突破,邀请其它学科老师授课,跨学科讲授、影视人类学,体现信息时代发展、学员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其次,黄司长提出“三出“目标:研究出彩、敢于出声、争取出家;最后,黄司长还提出三个问题:一、多关注社会发展研究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二、多关注国际化问题;三、多加强国内外交流。
9月28日下午,研修班学员赴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考察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9月30日上午,研修班学员与五峰县领导进行集中交流,共同探讨五峰县民族村寨保护、旅游以及农村发展与文化融合。
图片左为吴合显老师,右为郗玉松老师
(院通讯员:吴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