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2日,“应用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座谈会在湖南省吉首召开。
本次座谈会由吉首大学主办,国际著名应用人类学家若斯·贝尔科(Ross Belk)博士、阿尔法·瓦里(Alf Walle)博士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葡萄牙、日本的30余名专家和学者应吉首大学应用人类学高等研究院的邀请,参加了座谈会。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就当前国际应用人类学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应用人类学的发展现状等学术和实践中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交流,并重点讨论了应用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路径与国际化新视野的相关问题。与会专家和学者均认为,应用人类学的发展,拓展了人类学这门传统行为和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应用研究: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特色
人类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实践和应用,离开了实践与应用人类学的存在和发展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与会的专家和学者们认为,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当而且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之中。“曾经一个时期人们错误地将人类学看做是象牙之塔的纯理论性研究,这自然存在著某种程度上的误解,也是由于人类学家对自己学科的认识偏差而造成的。”来自葡萄牙的应用人类学专家徘卓尔·奥利沃(Pedro Oliveira)博士说。他认为人类学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人类学的发展方向必须与各国各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而不能有所背离。
汕头大学商学院外国专家教授、吉首大学应用人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广博士表示:“应用人类学实际上是一种泛称,特指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应用人类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的活动及其理论概括。在应用人类学的旗帜下汇集着一个学科群,比如当我们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都市问题研究时,我们就将其称为都市人类学,当我们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问题研究时,我们就有了教育人类学。从这个角度来看,应用人类学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从国情出发:应用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路径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人类学学科,是在上个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目前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而应用人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中国还处于早期开始阶段。与会的专家和学者们认为,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应用人类学在中国的大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改革开放带给学科发展的大好红利。
“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中国在现阶段的最大的基本国情,在中国应用人类学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从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 吉首大学应用人类学高等研究院首席生态人类学教授罗康隆博士表示,从中国国情出发,我们首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帮助相对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人类学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人类学家都能够以中国的国情为出发点,应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际经营原理:中国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典范
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中外专家与学者,一致高度评价了吉首大学终身教授杨庭硕先生关于相际经营的理论及其深远的应用价值。杨教授在其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长期民族志研究之基础上,用“相”来特指不同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不同民族的经济运行模式及其范围和特征,指出这种经济运行模式在地域范围和行政管理范畴上具有一定的限制,包含着自然、历史、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
“相际概念,就是指在不同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不同民族的经济运行模式及其范围和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宁夏大学应用人类学专家博士导师李德宽教授认为,相际概念的形成背景,源于各民族自身所有的历史过程,亦有与周边民族、与国家政治、法律等体系交往的历史积淀,更有对所处生存环境的加工、改造和利用的成分,因而将民族文化规约下的社会与自然特征耦合体凝练为“相”。杨教授的这种高度概括和抽象,既符合中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亦与现代自然科学理念相吻合。因此,“相际”这一新概念所囊括的思辨哲理和学科整合,远远超过传统的“族际”概念所能表达的含义。
李德宽教授认为,杨庭硕教授借用西方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符合经济人类学传统典范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然后再根据实际田野工作资料和收获,从理论上升华并对西方经济人类学理论进行反思,从而创建和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人类学理论模式,这一综合路径模式,对于中国经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学术研究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并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