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吴合显)2017年6月30日-7月2日,罗康隆院长一行8人受邀参加在中南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罗康隆院长作了题为《侗族饮食习俗的生态维护功能研究》的主旨发言。他认为,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以及生物多样性水平的锐减,不断困扰当代的人类社会。然而,城市人的当代饮食习惯却在无意中制造“食物污染”和干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反观侗族居民的饮食习俗,却不难发现,当代城市饮食习惯的弊端可以得到有效地抑制。罗院长进而提出,归纳和总结侗族饮食习俗的生态维护功能,显然可以为当代城市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迪。
罗康隆院长在主旨发言评议中呼吁,当文化成为一种资源,并且成为最后一块资源时,专家学者该如何应对,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过去我国在乡村建设方面,采用的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发展行为。为此,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重视文化自觉、就地发展以及参与建设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而开创中国人类学的希望。
与会人员何治民、彭兵、戴宇、吴俊、马小斐、吴合显也作了发言。发言的题目分别是《民族地区生态变迁与贫困问题研究》《从生态文明视角看喀斯特山区多业态生计在环境维护中的启迪价值》《侗族传统糯稻与地方社会建构——以贵州生从江县占里村为例》《论民族生态文化遗产与地理环境的兼容性——以黔西南地区民族生态文化遗产为例》《社区营造背景下瑶族文化重建研究——以保靖县阿扎河村瑶族社区为例》《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创新利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吉首大学民族学学科提交的论文彰显了生态人类学的前沿性和热点性,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