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讯 钟兆铭)为推进乡村社会重建,建设文化家园,实现可持续运行,6月24日,由吉首大学主办,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研究生院和社科处联合承办的“首届文化自觉与中国乡村营造学术研讨会”在砂子坳校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学者、专家以及研究生将围绕社区营造与乡村建设、社区营造与文化自觉等专题进行探讨。
6月24日上午,在齐鲁大楼影视人类学实验室召开研讨会开幕式。吉首大学副校长钟海平、研究生院副院长曹福明、社科处处长吴晓、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海洋、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罗康隆、贵州省苗学学会会长杨培德等20余个高校的教授、研究生出席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历史与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瞿州莲主持。
罗康隆致开幕辞。首先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参会来宾表示欢迎。他说,资本与市场的错位导致了乡村的衰败,在现如今的文化背景下,搞好乡村营造对以自我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格局有着积极地意义。他指出与会的各位学者、专家都是搞好乡村建设的力量,大家应积极投身于其中,为实现文化家园的可持续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曹福明致辞。他首先热烈祝贺了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与会学者、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接下来为我们介绍了吉首大学特色学科——民族学的具体情况,指出打造学术团队、汇聚学术力量不仅有益于乡村建设、更能带动学术发展。他表示学校党委书记游俊、校长白晋湘十分重视此次研讨会,期望研讨会能够获得圆满成功,同时在学术方面也迎来新的辉煌。
钟海平致辞。首先表达了对参会来宾的热烈欢迎。他为与会人员介绍了吉首大学的历史发展、突出成就以及特色学科。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抓住了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变迁的关联环节,并以田野对话为方式,对接民族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承接和创新,彰显了19世纪中后期应用人类学兴起以来,时代转变的学科特色和关切现实的秉性。最后,他祝贺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与会人员在齐鲁大楼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张海洋、杨培德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题为《一带一路拓展与底边主体重建》、《乡土社会中的卡里斯马、乡绅与寨老》的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社区营造与乡村建设、社区营造与文化自觉、文化遗产与社区营造等专题进行了探讨。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罗康隆担任主持。
据了解,24日全天,参会代表将就乡村旅游与社区营造、聚落社会与社区营造、乡村建设与社区营造、文化自觉与社区营造进行专题研讨。24日晚亦有一场题为“生活、生态、生计与生命”的学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