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动态

水资源紧缺需持久对策

时间:2013年04月25日 19:09

作者:

浏览:




主持人:本报记者陈克立

嘉宾: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珉

嘉宾:湖南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康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8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发布的宣言指出,世界现有11亿人口缺乏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水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基之一,如何做好水资源各种难题处置,彻底攻克我国水资源匮乏的难题,在全民中大力倡导节水的理念,就此话题记者邀请了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珉,湖南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康隆,就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谈谈他们的见解。

主持人:请两位研究员介绍一下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刘小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匮乏,时空分布不均。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在世界149个国家中列第109位,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从整个北方地区来看,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8%,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高达70%。中国城市缺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80年代日趋尖锐,现已面临严峻的形势,目前,全国664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000多亿元,许多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地表水的水质恶化和河流断流的现象。水资源减少,是中国也是世界的严重生态问题。

罗康隆:中国年度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下,主要是资源性缺水和社会性缺水。资源性缺水,这取决于自然地理结构的本底特征。但与资源性缺水相对立的社会性缺水在与日俱增。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在国民经济产值以每年平均9个百分点高速增长的同时,水资源的消费量也在以20%的比例增长,以至于到了今天,中国的水资源消费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这就意味着我国是在以最少的水资源储备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水资源拥有量的压力几乎无以复加。

主持人:可不可以说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在下降的?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由哪些因素造成,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哪些制约?

刘小珉:水资源减少给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条件施加了巨大压力。新疆罗布泊消失是水资源减少的严重生态后果的一个早期案例。内蒙古居延海几度干涸,从2000年起,每年采取“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措施向下游多次调水,它恐怕已经成为第二个罗布泊。青海湖是中国最大湖泊,也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近50年来,各种测量结果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减少了311.96平方公里,湖水水位年均下降12.1厘米,水量年均减少4.36亿立方米。随着水资源总量的下降,民族地区大量河流出现断流甚至彻底干涸的趋势。

水资源的减少,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以农业生产为例,西部地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从总量看有所增加,但从人均量看,则大多数省区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例如,1978-2006年,青海、西藏、广西和新疆的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总减幅分别达到28.9%、28.2%、27.9%与23.2%。水资源尤其降水量的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另一个严重影响是导致干旱灾害。这当中,西部地区的旱灾灾情远比中国其他地区严重。农业生产条件差,干旱严重,可以说是西部地区农牧区居民生活贫困现象的主要原因所在。

罗康隆:中国的水资源属于国有资源,为了支持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工农业的实体在水资源的消费上要支付的代价十分低廉,水资源紧缺对中国的生产企业没有构成任何压力,在中国国民经济产值飞速提升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水资源统计的盲区,以至于中国水资源的消费量至今不能得到可靠数据。

从地理结构上看,中国的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都属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富水带,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由于都市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的结果,导致天然水体大面积污染,使历史上的水



上一篇: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纪实之九 下一篇:建构缓解水资源匮乏的文化对策

关闭